您的位置:
> 文章详情页

什么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发布日期:2024-12-31 16:51:39   浏览量 :149
发布日期:2024-12-31 16:51:39  
149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简称等保)是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安全等级、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并进行监督管理的一系列活动。以下是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详细解析:

一、定义与目的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旨在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保护信息资源不受威胁,防止信息泄露、损坏或者丢失,保证业务连续性。通过对信息系统进行分级保护,可以降低信息安全风险,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二、等级划分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根据信息系统的重要程度划分为五个安全保护等级,分别是一级(自主保护级)、二级(指导保护级)、三级(监督保护级)、四级(强制保护级)和五级(专控保护级)。不同等级的信息系统需要满足相应的安全保护要求,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三、实施步骤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实施步骤包括:

系统定级: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对信息系统进行自行定级。三级以上系统定级结论需进行专家评审。

系统备案:信息系统定级申报获得通过后,需在规定时间内到公安机关办理备案手续。

建设整改:根据等保有关规定和标准,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建设整改,确保满足相应的安全保护要求。

等级测评:选择公安部认可的第三方等级测评机构进行测评,提供跨地市的情况下由本地(本省)测评机构交付的等保测评服务。等级测试是评价安全保护状况的方法。

监督检查:当地网监部门会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信息系统持续满足等保要求。

四、技术要求与管理要求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涵盖技术和管理两大方面:

技术要求:

安全物理环境:确保信息系统所在的物理环境安全,包括物理访问控制、防盗窃和防破坏、防雷击等。

安全通信网络:保障网络通信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包括网络架构、通信传输和可信验证等。

安全区域边界:划分不同的安全区域,实施边界访问控制,防止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

安全计算环境:确保计算环境的安全,包括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

安全管理中心:集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安全配置、安全审计等。

管理要求:

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

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

安全建设管理: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实施安全设计、安全开发、安全测试等。

安全运维管理:在系统运维过程中,实施安全配置管理、安全监控、应急响应等。

五、意义与作用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实施具有以下意义和作用:

提升信息系统安全性:通过实施等保工作,可以有效降低信息系统风险,增强应对外来网络攻击的防护能力和自救能力。

加强网络安全监管:等保的实施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评估和等级划分,能够更好地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监管和管理。

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等保的实施有助于企业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和运维,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保工作的实施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对信息系统的保护,可以防止信息泄露、损坏或丢失,确保业务连续性,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版权所有:湖南君和众智有限公司
办公电话:073185150005
办公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朝阳街宇成朝阳广场T4栋18018房
湖南君和众智科技有限公司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